首頁 > 中醫(yī)文化 > 中醫(yī)古籍 > 明朝 > 正文

外科啟玄

信息來源:國醫(yī)小鎮(zhèn)發(fā)布時間:2018/5/22

鍥斗垣申君校正外科啟玄序

余忝職內閣。思日贊襄。以少俾幾務。暇日尤不敢以自逸。凡內藏秘典上而皇史墳書宸翰瑤章鳥篆龍蟠仙經釋部兵歷石室玄經等書。下至農史稗說野談山堂考記醫(yī)卜等數九流等書。無不探討。然資力有定。如窺豹見其一斑。九鼎嘗其寸。弗能盡也。求其濟斯世于仁壽。以登于春臺之上。元元無夭癘之患。以躋于安今之域者。無以加于書。切于日用之常。因嘆曰。炎帝之試百草。一日頻死。天神默佑。因而復蘇。著為令書。天下萬世。

賴其生全。后世若伯岐之內經。雷公之炮制。伊芳尹之湯液。越人之針砭。倉公之神鑒。以逮叔和之難經。仲景之傷寒。丹溪之心法。河間之雜癥。東垣之十書。千門萬戶。百家殊途。悉根于炎帝之浚其源而各適其流者也。莫不有功于斯民。余甚究心焉。正欲稽其術而未能。適有族屬字子極者。持書二帙以示余曰。某少而從儒弗獲能博一第。乃究心于醫(yī)學。

孳孳汲汲。今已桑榆。生平精力。竭于此矣。弗知可傳于天下后世否。余視其書。一則傷寒之視舌。一則外科之啟玄。皆有以廣前人之所未備。補前人之所不足。其中議論精詳??季肯ぎ敗D巢∧趁}。某脈某藥。宣通補瀉。君臣佐使。明歲運寒暄。各適其宜。此真得異人之秘傳。加之以心得之正法。付之梓人。有美則愛。愛則傳者乎。吁。此正仁者之用心。

登斯民于仁壽。有功于天下萬世者也。昔穆伯論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有此三者。然后可以垂名之不朽。其既立言者耶。名垂不朽。與霄壤并。余族有若人。其利溥。

其德宏矣。申子名拱宸。斗垣其別號也。


賜進士及第大學士。申時行撰。

余有事留垣。習知斗垣申君精于養(yǎng)生旨。尤精外科。因自撰述外科啟玄。凡十二卷。

君從弟一孺君為余幕賓。數數稱其從兄斗垣君遇異人授異方。及披是編。君真異人哉。尤不廢方。醫(yī)之有方。猶匠之規(guī)矩。車之轍跡。漁獵之筌蹄。方可廢乎。且養(yǎng)生若養(yǎng)民。去其害者而已。君所制論。無慮百篇。所集毒發(fā)類。無慮三百種。所按對疾方。無慮千余目。

積十余星霜而后成帙。杼柚于心神。緯經于岐黃。搜于四氏百家。卒之撲其編而要其旨。

夫各有當。夫人之一身。血氣流液。茍有瘡。彌浹彌凝?;颊呖嘀?。藉君是編。療于未然??涤趯⑷弧A糁?。都人士熙于春臺。躋于寧宇。萬口共聲。延君譽而入余耳者。日新月盛。此真異人之異方哉。及睹君豐采。廣豐頤。三花榮于髯鬢。君亦異人矣。君無用余言以賞音。麝不風而馨。珠不而自媚。又奚必余言。余既因一孺君以知君。復因睹君以知君精于養(yǎng)生旨。尤精外科。余嘗臨瘡者熨眉不開。蹙額罔顧。誠不忍也。閱君啟玄壽梓人。公不忍人之心于世。世將不苦瘡矣。敢愛余言以引諸編首。昔人有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君誠醫(yī)之最良者。進于是則醫(yī)王為藥師。為藥王。為藥工。長生久視。

又無足云。余日望申君之進也。勉之哉。


時萬歷甲辰下商初吉


賜進士第文林郎南京兵科給事


中吳江儲純臣以忠甫撰

校正外科啟玄自序

夫醫(yī)自上古以來。岐黃分于內外。實相表里。未有不以仁而施于道者也。雖刮骨剖腹之玄而未嘗傳之于世。余雖才智疏匪。發(fā)揮瘡瘍。乃先賢未發(fā)之秘。啟前人不盡之玄。故名云外科啟玄。實澤民利物之要書。非其仁哉。非其心哉。是謂仁者乃仁慈之仁。心謂惻隱之心??娠@于今時。既及于后世。當播于京都而傳于天下矣。近時瘡患頗多。奈萌時不治。待形癥息而求療。內經云。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由渴而穿井。斗而鑄兵。豈不晚乎。諸瘡稍緩。惟恐疔疽之變。勢非小可。若不早求治。施明醫(yī)而就于庸俗。

焉知瘡癥虛實。時之逆順。勢之緩急。全不以生命為重。往往卒于夭閼者多矣。惜哉。乃持惜之誤也。余忝醫(yī)末幾數十年。游俠江湖。遍訪方外奇方異論。無不載集。奧旨秘訣。

豈肯瞞隱。剪繁去冗。專求精里之精。煎炮煮。懇尋驗中之驗。圖其形癥。明之經絡。

察之色脈。辨之逆順。詳之兇吉。識之深淺。卷分十二。成之一部。聚資剞劂。廣之永遠。

以濟天下之人。咸登壽域。非冀其積陰功。亦留是心。于瘡瘍聊助一小補也哉。


時萬歷甲辰春月弦日集隱玄堂書

外科啟玄附痘科序

夫痘疹痧麻。自古有之。雖夷狄未免。自錢氏立論甚詳。諸賢篇論煩雜。亦未頓切。

后學雖聰。難以深便。愚思古賢有至仁至德。雖傳法傳方。況今時今世。人多稟受不同。

古方焉合今癥耶。余雖不敏。雖立數論。雖不玄奧。而實珍于嬰幼之心至矣。曰痘毒當分三因而得之。雖陳無擇亦未詳焉。預知痘疹之訣。古人秘而不書。辨認四時逆順。部位輕重形癥。色之吉兇順險逆。更變虛平實治法??羁铋_列及百句。以便于后學之誦。細陳于總括。實前人未備。啟嬰幼之危厄。雖生命之有數。而補醫(yī)之一拙。豈敢隱秘。伏以顯于好生之德甚矣哉。

后序

嘗聞秦越人療瘡瘍以脂鳳卵。俞拊療瘡瘍以麟臘龜趾。術貴則藥奇。宗兄斗垣公以儒生早歲游俠建康。HT牛首燕磯棲霞茅君洞天諸名勝。多遇異人授異方。知白日沖舉之術。

乃厭薄儒。而間以其緒窺醫(yī)。尤精外科。其方針藏肘后。亦頗濟人。人莫測其秘。試之。

病輒收奇跡。全活人無算。公豐神俊爽。兩眸燁燁映。一見知非常人。年近耆而不屑以指使。不佞弟嘗侍公。公曰。若知醫(yī)乎。醫(yī)者意也。得意者亡法。何論方。然秦越人以神醫(yī)聞。必先受禁方長桑君所。奈何廢方。世醫(yī)棼知。率未及一笑。而求諧六律隸奉常甚者托言師心。倍軒岐四氏而自用。彼剽陳言為神。悖矣。師心蔑古悖之悖矣。與其師心。毋寧執(zhí)方。與其執(zhí)方。毋寧窮理。理者玄之又玄。君臣佐使異用。寒熱虛實異齊。多寡輕重異宜。亢承異制。不即方。不離方。妙在得意是之謂。玄道在是矣。乃出一編名外科啟玄。

不佞弟手是編而卒業(yè)。論凡一佰二十有奇。毒發(fā)類凡二百三十有奇。方凡一千有奇。

析為十二卷。合為一編。不欲針藏肘后。行且壽剞劂氏。以公之九圍千。蓋欲登世世于壽域。公之陰行善使學醫(yī)者HT。用仁心何深摯哉。不但術貴藥奇而已。因思吾宗肇自軒轅。

為醫(yī)鼻祖。至唐開元間。進士秦芝公白日沖舉。賜號妙寂靈修真人。為吾家乘祖。其他文武忠孝。姑未暇論。即公知白日沖舉之術。又以外科啟玄。先以傷寒觀舌心法二書行世。真其苗裔耶。抑聞祖先神圣發(fā)祥。后有子姓。必有克肖者興。以纘修前烈。良不誣矣。公姓申氏諱拱辰。字子極。別號斗垣。委不佞弟題諸簡末。忝在一體。而分敢以不文辭輒不遜而為之序。


時萬歷三十有二載歲德次舍甲辰


菊月吉旦從弟五常拜手撰

明瘡瘍標本論

夫瘡瘍者。乃瘡之總名也。瘡者傷也。肌肉腐壞痛癢。苦楚傷爛而成。故名曰瘡也。

瘡之一字。所包者廣矣。雖有癰疽疔癤瘰疥癬疳毒痘疹等分。其名亦止大概而言也。又云外科者外之一字。言瘡雖生于肌膚之外。而其根本原集予臟腑之內。經云。營氣不從。

逆于肉理。乃生諸瘡毒是也。當察其瘡生于何經部位。則知何經先病為本。次則察其有何苦楚。兼現何經癥候則為標。既明其標本。治之亦然。對癥主治。內托為本。次則調瀉營氣。營氣者。即胃氣也。去其兼現之癥為標。使其經絡流通。臟腑內無壅滯。非苦寒之劑不能除也。此治瘡標本之法神矣。藥下于咽。其痛立止。何必其乳香沒藥乎。后學瘡科。

若不熟玩此等議論??峙R癥處方。豈能便自胸中了然哉。

明瘡瘍脈理論

夫脈者陌也。徑也。乃血氣之徑路也。然診脈之時。出于醫(yī)學精明。奧于七診。心靈智變在毫忽間。浮沉遲速之機。表里虛實之際。脈訣雖詳。瘡癥少異。余之才菲德薄。喜其文不繁。而一語解開??蔀榍лd之師何也。緣古今名醫(yī)。累世雖遺秘術傳家。及至緊要捷法。竟不傳于紙筆。

而留之于肘后。何仁于天下也哉。經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是也。

大抵七表浮孔滑實弦緊洪兼長大散數等脈。皆有余之脈。如瘡瘍未潰之先現之則吉。已潰之后現之又少不宜。如微沉緩澀遲伏軟弱結細等脈。皆是不足之脈。即血氣不足也。未潰之先有此不足之脈。乃毒瓦斯深陷。已潰之后。又卻少宜。更參瘡之輕重。標本虛實。色脈相應。良為上工也矣。

明瘡瘍是陰陽相滯論

陰陽者是氣于血也。氣者衛(wèi)也。血者榮也。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相并周流。循環(huán)無端。莫知其紀。一日一夜一百刻。凡氣行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是其常也。

氣為陽熱。滯于氣。固無寒滯也。血為陰寒。滯于血。固無熱滯也。氣得熱則行速而太過。

血得寒則凝遲而不及。人之居處。七情之偏。五味之過。六氣之勝。感之則氣血凝塞。隧道不通。升降有妨。運化失宜。如氣為滯則津液稠粘。為飲為痰。滲入脈內。血為所亂。因而為泣。或為沸騰。此陰滯于陽也。正是血滯于氣也則為疽也。如血為滯。隧道壅塞日增。溢出脈外。升降有礙。運化失令。此陽滯于陰也。正是氣滯于血也。則為壅也。病分寒熱者。是人素稟之偏。虛邪雜染。豈可以陽為熱。

陰為寒耶。浮洪弦數者。乃氣病之脈。豈可遽作熱論。沉細弱澀。乃血病之脈。豈可遽作寒論。雖萬病莫越于此。豈止癰疽疔腫乎。余熟推評至此悉矣。

明瘡瘍分五善七惡論

夫瘡之五善者。即瘡之五吉也。七惡者。即瘡之七兇也。五吉見三則瘥。七兇見四則危。

言其一善者。動息自寧。飲食如常是也。二善者。便利調勻。無諸痛苦也。三善者。服藥靈應。腫消膿少是也。四善者。神氣清爽。語音清亮是也。五善者。氣體和平。起居如舊是也。一惡者。煩躁渴甚。腹痛時嗽。泄利無度。小便如淋是也。二惡者。膿血大瀉。腫痛甚腐臭壞。廣爛難禁是也。三惡者。喘粗短氣。恍惚嗜臥是也。四惡者。黑睛緊小。白睛青赤。

斜視或上視也。五惡者。四肢不便。神昏色暗也。六惡者。不能飲食。亦不能服藥??诓恢兑?。七惡者。聲嘶色敗。面浮肢腫。唇鼻青黑。滯氣也。然瘡有七惡。而觀其皮膚緊急。脈無止數。微有神氣善能會調攝者。亦可保其生命。此兇中變吉也。然瘡雖有五善。

見其皮膚肉緩。又不能善會調養(yǎng)。多欲多勞。亦傷生命。此吉內生兇。后學人不可不知也矣。

明瘡瘍原無定處論

夫瘡瘍者。乃氣血凝滯而生。豈有定位。內經云。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因營氣凝滯于五臟六腑之內。則為五臟六腑內癰疽。如凝之于皮膚之外。腦背肢腹之間。

隨處而名之。然又有不因凝滯而生者。所謂墜仆打跌金刀箭傷。湯火炙烙。及蟲獸爪牙傷害而成瘡者。亦無定位。故以此鳴之于觀者味之。

明瘡瘍有無膿論

夫瘡腫已成。須辨其有無膿者。即知瘡之生熟。形之緩急。膿之淺深多少。當視其可針未可針否。

不致于危殆矣。豈可一例針之。如腫大按之痛者。膿深也。小按之即痛者。膿淺也。如按之不甚痛者。

未成膿也。如按之即復起者。有膿也。不復起者。無膿也。非也。必有水也。如發(fā)腫都軟而不痛者。

血瘤也。如發(fā)腫日日漸增腫大而不大熱。時時牽痛者。氣瘤也。近時有楊梅結毒。疼痛腫大。久而不腐。腐而不斂者。又有濕痰流注而經久不消。后雖腐而其臭水淋漓。久而氣血衰敗。亦有傷生乎。大凡瘡腫皮光薄軟者。有膿也。肉濃而堅者。不甚熱。膿未成也。宜托里排膿之劑治之。

明癰疽生于九死部位論

夫癰疽之生。原無定位。生死之辨。不可不知。生于不系經絡所會關節(jié)之處。臟腑俞募之所針治之法。在于瘡醫(yī)甚詳。驗于脈。審于癥。察于部位。觀之虛實。按法治之雖在九死部位。亦有生矣。如患者隱而不言。設不早治。再遇庸俗。治不對癥。特犯禁忌。調護失宜。雖發(fā)于不死之部位。猶恐難生矣。一伏菟二腓三背四五臟俞六腦七髭八鬢九頤。此九處系緊關節(jié)要。出于此事難知。宜當熟玩知之矣。

明附骨疽論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瓦斯深附于骨間。疼痛不已。亦有三種之分。一曰緩疽。二曰石疽。三曰附骨疽。皆因氣體衰弱。感受賊風。而有經久不治。延緩而成也。經曰。百病乘虛而入是也。初感之賊風痛。皮膚不甚熱。而脈沉緩。微惡風。自汗。喜熱熨。痛則少減是也。宜服引越婢湯治之劑。然附骨疽但痛無休?;蚝疅岫鵁o汗。經久不治。陰極生陽。寒化為熱。方能腐潰是也。蓋緩疽其熱緩慢。數月半載不潰。延挨日久。色變紫黑。皮肉俱爛。故名曰緩疽。石疽者。亦寒熱相襲。深伏骨髓。但腫痛堅硬如石。故名曰石疽。其治法皆宜補托之劑。加附子等藥。以其性溫熱而消骨內寒痛。臨癥相得。

妙在斯矣。

明瘡瘍膿熟不宜開遲論

凡瘡瘍有膿之際。乃肉腐而為膿。是毒瓦斯侵蝕而潰也。若不速去之。恐毒瓦斯蓄而侵潰好肉。如肘膝樞紐關節(jié)之所。筋骨壞。廢疾成矣。有等畏針之徒。多致不救?;蛎茚樦痪汀S嘟裼幸毁愥樕?。

即透出膿急妙。載方于后。以備錄用。秘之秘之。

明瘡瘍死肉當去論

凡癰疽仗毒。及楊梅結毒。KT瘡便毒。疔瘡等。內多有死肉停蝕好肉??嗤措y禁。若不早去。

愈加腐爛。正謂之惡如野狼虎。毒似蛇蝎。有傷性命??种虏痪取.斠暺渚徏?。死肉大小?;蛞葬樀陡钊?。緩以腐肉錠子或末藥或膏藥貼之。以平為期。后上生肌長肉等藥。上之內服大補湯丸等劑而愈。

世等庸俗。只知敷貼長肉生肌等藥為神。殊不知有死肉為害。反加腐爛是也。如去不凈。亦不能得愈。

宜熟玩之。

明瘡瘍權變通類活法論

夫瘡疽等癥。種種不同。又況五土所產濃薄。人之老幼虛實。形志苦樂不等。各有所宜。豈有一法一方而通哉。然醫(yī)之精通。悟之權衡機變。孰敢以一定之方而求愈者鮮矣。丹溪云。以古方而治今人之病。如拆舊屋而改蓋新房。尺寸豈能相合。必經良匠之手。方能相合。以古方而治今人之病。必經良醫(yī)之手。方得其宜。故先賢所立補泄汗下針灸淋敷貼炙烙等法治之。蓋取其合宜之用也。當察瘡之緩急。勢之輕重。治之汗下。法之逆從。癥之標本。方之奇偶。皆在于醫(yī)之權變。寒熱溫涼。湯液加減。貴乎臨癥處方。運用一時通變之機。而取百發(fā)百中理也哉。

明瘡瘍宜隨癥用藥論

凡瘡疽之癥??嘤谕窗W。在人之虛實。脈之浮沉。癥之表里。如腫初起。當以內疏。既成之后。

即當內托。止痛排膿。已潰之后。須當大補。此乃正治之法也。外兼余癥。亦當隨之加減合宜而安。

稍陳幾味。

以明隨癥之宜。略言數句。以通活法之要。如潰后頭疼。托里方中加川芎蔓荊子。潰后驚悸。加人參茯神朱砂。寒熱往來。加柴胡地骨皮??识恢埂<踊ǚ壑?。大便秘結。加大黃麻子。甚則芒硝。

小便不通。加茯苓琥珀木通車前。心虛煩而加天門冬枸杞子。四肢厥冷加附子干姜。嘔吐者生姜半夏藿香。膿多者加川芎當歸。痛甚者加乳香芍藥。肉不長加參術芎歸??诓皇占影滋`白芨。風癢痛加防風天麻。肌死者加獨活官桂。瘡紫陰黑。加沒藥紅花。述之不盡。遍覽攸嘉。

明瘡瘍隨經加減論

隨經者引經必要之藥也。引者導引也。引領也。如將之用兵。不識其路??v兵強將勇。不能取勝。

如賊人無抵。腳不能入其巢穴。叩之箱簣此理也。故用引經藥。不可不知。太陽經瘡疽生于巔頂之上。

必用羌活本麻黃。在下黃柏。少陽經耳前上用升麻柴胡。下用柴胡連翹。陽明經面上用葛根白芷黃芩。下用花粉。太陰經中府云門尺澤上用條芩連翹。下則箕門血海用蒼術防己。少陰經少沖少海。上用細辛。下涌泉照海用知母。厥陰經中沖內澤。上用川芎菖蒲。

下太敦曲泉。柴胡之類。上則言其手經。下則言其足經。當察其此。

明瘡瘍汗下和大要三法論

經云。汗之則瘡已。言瘡之邪自外而入。脈必浮數而實。在表故當汗之。邪從汗出。毒自消散。

又恐邪之入里。即內托之意也。如內之外者。因七情所得。脈必沉數而實。當先疏其內。以絕其源。

不令外出是也。不內外因者。是跌仆打壓?;馃郎珷C等瘡。宜和其榮衛(wèi)。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此治瘡之大要三法。不可不知也。

明瘡瘍發(fā)表攻里通變論

夫瘡之始生。有表復有里。表里相兼。當診其脈。浮沉之間。別其表里之虛實。有表多而里少。

有里多而表少。以防風通圣散千金漏蘆湯內當消息。表里多少而藥亦隨之表里多少。加減得宜。可為上工也已矣。

總論

夫癰疽疔毒。瘰瘤癤其名甚多。故余總謂瘡瘍是也。然各有形。其形不同。其苦不一。十四經絡部位之高下。血氣之多少。癥之善惡。瘡之大小淺深。腑臟之源。感之輕重所發(fā)也。故有陰有陽。

有表有里。有標有本之異也。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又云。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是也。然形大而浮者。癰也。乃六腑積毒之所生。初起有頭。一如。白色焦枯。觸之痛應心者。疽也。腫浮根小。至大不過二三寸者。癤也。至于疔者。形有二十三種。余今分為三十四種。其形小頂如釘。故名之。如有紅絲直皈于心。當刺其頭。瀉去毒血。入蟾酥等藥。不刺則皈心必死矣。然癰癤初則宜灸。謂其氣本浮。令其氣血通達暢快矣。癰則易療。而將息難瘥遲。疽則難醫(yī)。易得痊。

宜烙不宜灸。諸瘡之中。惟有疔瘡發(fā)背最兇。須明五善七惡之理。當察其前論。篇篇有味。卷卷出奇。

雖云瘡科。古之未竭其奧。未盡其傳。余雖不敏。詳之至微其理。大至癰疽。小至于痤痱。無不選其精秘。然方法無不擇其良驗。故云之外科啟玄。又圖之形癥。鳴之經絡。施之治法。后學人可一覽而即為上志矣。

腦發(fā)

此癰發(fā)于巔頂之上泥丸宮穴。系足太陽膀胱經。兼與督脈相并而作。其經多血少氣。狀如火燎。

漿炮大如錢。形色似葡萄。頭若有蜂兒米粒大。四圍堅硬。色赤者可治。血悶亂神不定者死。如八日有膿可刺者生。

腦后發(fā)

此癰亦是足太陽膀胱經。兼督脈陽維脈所作。多血少氣。在玉枕二穴風府穴端。痛癢不一。善惡兼現。在表者汗之。里者疏之。當詳前法治之。

耳后發(fā)

此瘡乃手少陽三焦經毒之所。發(fā)于耳后角孫顱息二穴之上下。及左右耳畔。是經多氣少血。凡有瘡難得愈者。甚則連耳聾嗌腫頰痛。手小指次指肩肘俱痛。治當消風抑火。內疏內托。隨癥治之。

右鬢發(fā)

此瘡發(fā)于右鬢。乃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在頭維穴下關穴二穴上下。初起如癤子大。次后漸大。

四圍黃赤。堅如石。有膿腫。上似豬皮鬃眼睡中。譫語恍惚。吐逆鮮血。流入四肢。萬無一生。

肺癰

此癰先因肺痿后痿極而成。肺癰口中咳吐膿血也。其脈數實。胸中隱痛。肺脈緊數。皆膿未成。

但數膿已成。則口臭。宜用消風散入男子發(fā)灰一錢。清米湯下。二服可痊。再以太乙膏丸服之妙。如風冒入則不治。

腸癰

凡腸內生癰。當驗癥明白。不可妄治。妄治能殺人。其病小腹重。按之痛。小便如淋。時時汗出惡寒。身皮錯。腹皮急。如腫左甚者。小腸癰。右甚者。大腸癰。則右寸洪數繞臍瘡?;蚰毘瞿摗;虼蟊隳撗?。以大黃牡丹湯。

尾閭癰

此癰發(fā)于尾閭穴。是督脈之經。最痛難忍。難得膿。宜大托里加乳香沒藥。排膿止痛。外用敷貼。

戒氣怒房事。不然則漏而難痊。

臀癰

臀上乃足太陽經。多血少氣。蓋精肉氣血罕來。最痛。因見虛弱即當內托補其血氣。如瘡少向胯骨環(huán)跳穴者。兼足少陽經。少血多氣更加引經藥更妙。左右相同。承扶穴是也。

骨癰

此瘡發(fā)作一二年不愈。常落出骨一片或一細骨?;蛴兄g眼?;蛉鍌€月落一片。名曰多骨瘡。

非營氣不從所生。乃母受孕后。復感精氣故也。用飛過陀僧桐油調膏攤帛貼之效。

腰癰

此瘡發(fā)于軟肋下近腰帶脈五樞維道穴。是足少陽經。多氣少血。寒熱腫痛。余治一人膿出一桶余。內托大補而愈。左右相同。

內癰

癰疽所生。原無定處。內因七情濃味挾郁而成。凡瘡生外體易治。在腔子里盲膜旁作痛。服藥不愈。其脈重取芤數。非痛脈也。知有膿也。以四物湯加桔柴胡香附角刺數劑。膿出大便而安。

脾癰

此癰生肩真俞二穴。乃手太陽小腸經。多血少氣。乃脾受濃味所生也。宜汗之。經云。汗之則瘡止是也。毒從汗出而散。宜仙方活命飲加減。及引脾經藥治之。托出其毒外以敷藥上之效。

膝癰

膝外有癰。是足少陽經毒。多氣少血。膝內有癰。是足太陰經。多氣少血。此膝間乃樞紐骨節(jié)行動之處。宜仔細治之。不然。令人廢矣。慎之。

乳癰

乳腫最大者曰乳發(fā)。次曰乳癰。初發(fā)即有頭曰乳疽。令人憎寒壯熱惡心是也。乳房屬足陽明胃經。

多血多氣。乳頭屬足厥陰肝經。多血少氣。有孕為內吹。有兒為外吹。宜急散之。毒舒肝氣清。陽明胃氣已潰則出膿矣。如婦人年五十以外。氣血衰敗。常時郁悶。乳中結核。天陰作痛。名曰乳核。久之一年半載。破而膿水淋漓。日久不愈。名曰乳漏。有養(yǎng)螟蛉子為無乳。強與吮之。久則成瘡。經年不愈?;蚋グ虢?。似破蓮蓬樣??喑y忍。內中敗肉不去。好肉不生。乃陽明胃中濕熱而成。名曰乳疳。宜清胃熱。

大補血氣湯丸。再加補氣血膏藥貼之。加紅粉霜妙。又有乳結堅硬如石。數月不潰。時常作痛。名曰乳巖。宜急散郁消腫祛毒。不然難療。用降霜點之。如乳腦上赤腫有二三寸。圍圓無頭。名曰乳癤。

以上乳癥共十款。詳審明矣。

首疽

是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其疽生于脈翳風二穴。此瘡多憎寒壯熱。發(fā)渴。七八日可刺。膿水黃白色者可治。如黑色稀水者太惡。若發(fā)渴者即死。左右相同。雙疽者亦死。大抵毒之甚也。

眉疽

是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其疽生于陽白二穴之分。從眉至額。赤腫高。堅硬如石。刺之無膿。 黃水自出。痛甚。悶亂吐逆。治之漸減者生。甚者死。女子七日死。男子二十四日死。慎之。

杼疽

是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生于天牖翳風二穴之旁兩耳下。六七日可刺。若對臍有瘡。初出不腫。俱有燎漿。漸長大。蝕肉潰膿。先從腳后跟。如玳瑁斑點。名羨瘡。又名化骨瘡。有骨出乃肺敗也。甚惡。

鬢疽

是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生于頭維穴。初如癤子。后漸大。硬如石。皮似豬皮。棕眼睡中譫語恍惚。吐逆鮮血。流入四肢者萬死一生。

九疽

此九疽一生即有九處。初腫勢甚重。當看人之虛實。毒之淺深。膿之稀稠。潰之遲早。驗之五善七惡?;蛴侄幷咭噍p也。

肺疽

是任脈之經。紫宮玉堂之穴。一名天火瘡。當胸而生。腫十日可刺。膿水黃白色者可治。無膿水漸大旁攻。上硬下虛。膿不出。精神短少。自破流水不絕??韧僖凑咚?。

蠹疽

是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生于缺盆二穴之分。一名發(fā)歷疽。十日可刺。如無濃者名曰石疽。如他再生四五頭。子母大小者。又名歷瘡。甚惡。毒入心者死。有白膿赤腫。飲食知味者生。

腕疽

是手厥陰心胞絡經。多血少氣。其瘡生于天池之穴。及足三陰三陽之所發(fā)。起初脅肋下及兩腿足生。赤腫癢。二十五日不潰者死。九日刺膿赤者可治。內罨周遭。赤干。瘡口內見脂膜黑者不治。多因打撲而生。

腰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其瘡生于胃俞胃倉二穴。托之得潰則安。若上赤下黑。二十日不潰即死。如青黑色無膿出血水者亦死。

敦疽

是手三陰三陽之經。亦有血氣多少不同。生于手之十指。名疽瘡。生此四五日即潰。有膿可刺者生也。如不潰無膿。黑色過節(jié)者死。不可治也。

原標題:外科啟玄
上一篇:外科理例下一篇:外科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