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燈芯草(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燈芯草為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莖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莖,曬干,取出莖髓,理直,扎成小把。主產(chǎn)于江蘇。

  • 中藥名稱燈芯草

  • 中藥學名(拉丁名)JUNCI MEDULLA

  • 別 名虎須草、赤須、燈心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燈心草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江蘇。

來源

本品為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莖髓。(《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江蘇。

入藥部位

莖木

采收加工

夏末至秋季割取莖,曬干,取出莖髓,理直,扎成小把。(《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細圓柱形,長達90cm,直徑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有細縱紋。體輕,質(zhì)軟,略有彈性,易拉斷,斷面白色。氣微,味淡。(《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清心火,利小便。(《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心煩失眠,尿少澀痛,口舌生瘡。(《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1-3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下焦虛寒、小便失禁者禁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全部為星狀薄壁細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邊形氣腔,星芒4-8,長5-51μm,寬5-12μm,壁稍厚,有的可見細小紋孔,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見1-2個念珠狀增厚。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于,殘渣用乙醚2ml洗滌,棄去乙醚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燈心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5μl、對照藥材溶液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10:7)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五淋癃閉:燈心草一兩,麥門冬、甘草各五錢。濃煎飲。(《方脈正宗》)
2.治水腫:燈心草四兩。水煎服。(《方脈正宗》)
3.通利水道:燈心十斤(以米粉漿染,曬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為燈心,取出,又曬干,入藥用二兩五錢,而沉者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兩,滑石(水飛過)五兩,豬苓(去皮)二兩,澤瀉(去須)三兩,人參一斤(去蘆,切片,煮濃湯去渣,漉凈,煉湯成膏如糖餳,用以和膏)。上燈心等五味各為細末,以人參膏和成丸如龍眼大,朱砂為衣,貼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換引。(《韓氏醫(yī)通》天一丸)
4.治熱淋:鮮燈心草、車前草、鳳尾草各一兩。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5.治膀胱炎、尿道炎、腎炎水腫:鮮燈心草一至二兩,鮮車前二兩,薏苡仁一兩,海金沙一兩。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6.治腎炎水腫:鮮燈心草一至二兩,鮮車前草一兩,鮮地膽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失眠、心煩:燈心草六錢。煎湯代茶常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8.治小兒熱驚:燈心草一至二錢,車前草三株。酌沖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9.治小兒心煩夜啼:燈心草五錢。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藥學》)
10.治黃疸:㈠燈心草、天胡荽各一兩。水煎,加甜酒少許調(diào)服。㈡燈心草五錢,鮮枸杞根一兩,陰行草五錢。水煎,糖調(diào)服。(江西《中草藥學》)
11.治濕熱黃疸:鮮燈心草一至二兩,白英(鮮)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2.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顆?;蛏嘌?,口瘡:燈心草一錢,麥門冬三錢,水煎服;亦可用燈心炭一錢,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藥手冊》)
13.治走馬喉痹:壁蟢窠(燒灰)、燈心(燒灰)、枯礬各等分。為細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14.治乳蛾:燈草(以咸鹵浸透,入雞子殼中封固,煅存性,研細)加粱上塵及青魚膽、明礬、銅青,點咽喉。虛脫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匯》)
15.治鼻衄不止:燈心(焙)一兩。搗羅為散,入丹砂一錢,研。每服二錢匕,米飲調(diào)下。(《圣濟總錄》燈心散)
16.治破傷:燈心爛嚼,和唾貼之,用帛裹。(《勝金方》)
17.治乳癰乳吹:水燈心一兩。酒水各半煎服。(《中醫(yī)藥實驗研究》)
18.治陰疳:燈心草(燒灰),入輕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綱目》)

中藥炮制

燈心草:除去雜質(zhì),剪段。
燈心炭:取凈燈心草,照煅炭法(通則0213)制炭。(《中國藥典2020》)

藥理作用

燈心草具有抗氧化和抗微生物作用。以燈心草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和抗微生物作用最強。(《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淮藥

相關(guān)論述

1.《開寶本草》:主五淋。
2.《醫(yī)學啟源》:通陰竅澀,利小水,除水腫閉,治五淋?!吨髦蚊卦E》云:瀉肺。
3.《本草衍義補遺》:治急喉痹,小兒夜啼。
4.《綱目》:降心火,止血,通氣,散腫,止渴。
5.《分類草藥性》:涂痔瘡。
6.《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安神,利水通淋。
7.《西藏常用中草藥》: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煩不寐。
8.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喉炎及咳嗽。
9.福建龍溪《實用中草藥》:治小兒驚熱,泌尿系炎癥,瘡瘍,胬肉。
10.《本草經(jīng)疏》:燈芯草,其質(zhì)輕通,其性寒,味甘淡,故能通利小腸熱氣,下行從小便出,小腸為心之腑,故亦除心經(jīng)熱也。
11.《藥品化義》:燈芯,氣味俱輕,輕者上浮,專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竅。使上部郁熱下行,從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閉水腫,小便不利,暑熱便濁,小兒夜啼,皆清熱之功也。世疑輕淡之物,以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輕可去實,淡主于滲,惟此能導心肺之熱,自上順下,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其力獨勝。
12.《本草述》:燈芯草,降心火,通氣,為此味專長。心火降,則肺氣下行而氣通,故曰瀉肺。心主血,火降氣通,則血和而水源暢矣。小腸以下水分穴,下合膀胱水腑,使氣化出焉,故主五淋,利陰竅。陰竅,肝所主也,肺氣降則肝氣和而陰竅利矣。其治喉痹最捷者,降心火,下肺氣,和血散氣之義也。

傳說淵源

       燈芯草入藥歷史久遠,而關(guān)于燈心草名字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話說很久以前,在廣東信宜燈心塘有個良家婦女陳氏,正直善良,勤勞,父親是遠近聞名的醫(yī)生,她自然學到不少醫(yī)學知識,平時誰家有人生病,有求必應,藥到病除,在當?shù)匦∮忻麣?。自從父母亡故后,她嫁給一個老實貧苦農(nóng)民為妻,婚后生下一男孩,日子過得挺不錯。
       不久之后,當?shù)赜袑Ψ蚱尴蔡硪慌畠?,白白胖胖的,夫妻視為掌上明珠,可是出生不久就發(fā)生了不幸的事:
       原來,小女兒不吮奶,不哭也不動,繼而雙目緊閉,口角流水,心跳微弱,面色蒼白,已經(jīng)不省人事了。夫妻舍不得丟掉自己的親骨肉,請來縣里的郎中,卻久治無效,眼看小女兒活不成了,夫妻急得哭了。此時,村里人趕來看望,有人打聽到陳氏能治好小孩的病,叫他們趕快去請她來。
       得知此事之后,陳氏馬上帶上幾條白色細長柔軟的草藥,朝小孩家趕去。陳氏邊診邊問病情,診完后,勸小孩爹媽不要擔心,她會治好小孩的病,并叫人準備所需要的東西。
       只見她找來一個浴盆,倒入熱水,把采來的新鮮藥物搓碎攪拌,然后幫小兒洗頭、擦身,接著便是燙點,她拆下一段白色草藥放在油里蘸蘸,又移到火里燒紅,再貼到小孩身上燙,先是額頭兩點,最后手掌心兩點,總共燙了十四點,不一會,燙點起紅來,成為痂。然而小孩卻無響也無動。
       此時,陳氏卻說過幾天小孩的病就會好的,她過幾天再來看。并囑咐小孩爹媽嚴加照顧,說完就離開了,小孩爹媽再三請她吃了飯再走,陳氏便吃了飯,小孩她爹又給些錢作酬謝。
       果然,幾天之后小孩的病竟奇跡般好起來了,謝天謝地,寶貝兒已開眼了會吮奶,長得更加可愛了,夫妻心里樂極了。后來,陳氏又來看過幾次,見小孩無事,也就放心了。孩子的爹媽真不知怎樣感謝這位神醫(yī),救活了他們的女兒。從那時起,陳氏的醫(yī)術(shù)遠近聞名。
       后來,也不知哪個頑皮鬼竟拾起棄落的白色草藥,拿回家試作燈點點燈,燈光明亮。由于它可以作燈心,又因它是陳氏醫(yī)生從她家鄉(xiāng)信宜燈心塘帶來的,于是燈芯草這個名字不脛而走,從此就叫開了,沿用至今。

原標題:燈芯草
詞條標簽:燈心草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