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青蒿(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青蒿子為菊科植物青篙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或牡篙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序。青篙于6-8月間、牡篙于9-10月間,花開放前期采摘,除去雜質(zhì),陰干。產(chǎn)于吉林、遼寧、河北(南部)、陜西(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

植物名青蒿

拼音QingHao

學(xué)名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

別名草蒿、廩蒿、茵陳蒿、邪蒿、香蒿、蘋蒿、黑蒿、白染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春黃菊族

亞族菊亞族

蒿屬

亞屬蒿亞屬

艾蒿組

黃花蒿系

植物形態(tài)

1.青蒿: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氣。主根單一,垂直,側(cè)根少。莖單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時綠色,有縱紋,下部稍木質(zhì)化,纖細(xì),無毛。葉兩面青綠色或淡綠色,無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三回櫛齒狀羽狀分裂,有長葉柄,花期葉凋謝;中部葉長圓形、長圓狀卵形或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5.5厘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每側(cè)有裂片4-6枚,裂片長圓形,基部楔形,每裂片具多枚長三角形的櫛齒或為細(xì)小、略呈線狀披針形的小裂片,先端銳尖,兩側(cè)常有1-3枚小裂齒或無裂齒,中軸與裂片羽軸常有小鋸齒,葉柄長0.5-1厘米,基部有小形半抱莖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無柄。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并在莖上組成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狹小,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背面綠色,無毛,有細(xì)小白點,邊緣寬膜質(zhì),中層總苞片稍大,寬卵形或長卵形,邊寬膜質(zhì),內(nèi)層總苞片半膜質(zhì)或膜質(zhì),頂端圓;花序托球形;花淡黃色;雌花10-2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間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藥線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等長或略長于花冠,頂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至橢圓形?;ü?-9月。
2.牡蒿:多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氣。主根稍明顯,側(cè)根多,常有塊根;根狀莖稍粗短,直立或斜向上,直徑3-8毫米,常有若干條營養(yǎng)枝。莖單生或少數(shù),高50-130厘米,有縱棱,紫褐色或褐色,上半部分枝,枝長5-15(-20)厘米,通常貼向莖或斜向上長;莖、枝初時被微柔毛,后漸稀疏或無毛。葉紙質(zhì),兩面無毛或初時微有短柔毛,后無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倒卵形或?qū)挸仔危L4-6(-7)厘米,寬2-2.5(-3)厘米,自葉上端斜向基部羽狀深裂或半裂,裂片上端常有缺齒或無缺齒,具短柄,花期凋謝;中部葉匙形,長2.5-3.5(-4.5)厘米,寬0.5-1(-2)厘米,上端有3-5枚斜向基部的淺裂片或為深裂片,每裂片的上端有2-3枚小鋸齒或無鋸齒,葉基部楔形,漸狹窄,常有小型、線形的假托葉;上部葉小,上端具3淺裂或不分裂;苞片葉長橢圓形、橢圓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不分裂或偶有淺裂。頭狀花序多數(shù),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5-2.5毫米,無?;蛴卸坦?,基部具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通常排成穗狀花序或德狀花序狀的總狀花序,并在莖上組成狹窄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無毛,中肋綠色,邊膜質(zhì),內(nèi)層總苞片長卵形或?qū)捖研危肽べ|(zhì);雌花3-8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5-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不明顯。瘦果小,倒卵形?;ü?-10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1.青蒿:產(chǎn)吉林、遼寧、河北(南部)、陜西(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濕潤的河岸邊砂地、山谷、林緣、路旁等,也見于濱海地區(qū)。朝鮮、日本、越南(北部)、緬甸、印度(北部)及尼泊爾等也有。
2.牡蒿:產(chǎn)遼寧(南部、東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東部),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南部)等;除西南省區(qū)從低海拔分布到海拔3 300米地區(qū)外,其余地區(qū)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區(qū),在濕潤、半濕潤或半干旱的環(huán)境里生長,常見于林緣、林中空地、疏林下、曠野、灌叢、丘陵、山坡、路旁等。日本、朝鮮、阿富汗、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錫金、克什米爾地區(qū)、越南(北部)、老撾、泰國、緬甸、菲律賓及蘇聯(lián)(遠(yuǎn)東地區(qū))也有。(《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1.青蒿:入藥,但非中藥“青蒿”之正品。據(jù)報道,本種有清熱、涼血、退蒸、解暑、祛風(fēng)、止癢之效,作陰虛潮熱的退熱劑,也止盜汗、中暑等,但本種不含“青蒿素”,無抗瘧作用。
2.牡蒿: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暑、去濕、止血、消炎、散瘀之效;又代“青蒿”(即黃花蒿)用,或作上農(nóng)藥等。(《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青蒿
詞條標(biāo)簽:青蒿,青蒿子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