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開啟,透,透達;關,關隘;竅,孔竅,泛指人體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及管腔,即五官九竅,包括體表的毛竅、上部的上竅、下部的前后二竅。啟關透竅,即通過疏泄孔竅、透邪外出,以解除在身體肌表之邪;或運用清輕芳香、辛散走竄、祛風化濕、行氣化瘀的藥物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瑤醫(yī)認為五官九竅是人體與外界相聯(lián)系的竅道,應以暢通為用,如病邪阻塞官竅,則可致多種病癥。因此,務使竅道暢通。另外,若病邪侵襲人體,引起疾病發(fā)生,邪氣內(nèi)聚于體內(nèi),則應開啟關竅,通利竅道,給病邪以出路,即“開門祛邪”.使積聚于體內(nèi)的病邪得以消散,邪散邪消,疾病向愈,病體安康。
例如,鼻竅壅塞不利,氣不通暢,嗅覺失靈,頭痛,鼻塞,流濁涕,可引起鼻炎、鼻淵等疾病,此時應用通利鼻竅之品,可使疾病痊愈。再如,感冒引起的發(fā)熱、惡寒、頭痛、周身疼痛、無汗、咳嗽等癥,及時采取發(fā)汗的方法,使邪氣被驅出體外,感冒會很快治愈。如果不抓住驅邪外出這個關鍵,而只用止痛藥、清熱藥對癥治療,不但治不好感冒,反而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在臨床上,啟關透竅法包括透表、通竅、通便諸法。
1.發(fā)汗透表:開泄汗孔,使停留于皮膚表層的邪氣通過開泄的汗孔排泄出去的方法。適用于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無汗或汗出不暢,或咳嗽,舌苔薄白,脈浮等癥。
2.宣通鼻竅:使用鼻腔吸藥、吹藥、塞藥、滴藥、灌藥、涂藥或內(nèi)服藥物的方法以通利鼻竅的方法。適用于鼻塞、咳嗽、胸痛、咽喉腫痛、脘腹脹悶、中風、中暑、疫毒痢、瘴瘧等癥。
3.通便法:使用藥物將結于腸中的燥屎、邪毒通過下竅排出體外,使大便通暢、下竅通利。適用于腹部脹滿、腹痛、大便不通等癥。
瑤醫(yī)學中體現(xiàn)啟關透竅法的治療手段包括瑤醫(yī)熏蒸療法、瑤醫(yī)熱熨法、瑤醫(yī)鼻療法等。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啟關透竅法在應用時,亦不能太過,而導致體內(nèi)汗液、水液過分外泄,血液溢出,陰精滑泄無度,若發(fā)生此種情況,宜及時停止原治療方法,并且要使用固澀的方法以逆轉之。